
聚焦·2017 飼料行業十大事件
發布時間:2017-12-30 11:46
白駒過隙,日光荏苒。轉眼又至歲末盤點之時,我們為大家整理出,2017年影響我們飼料行業十大熱點事件。
1、荷蘭、臺灣“毒雞蛋”風波
關注度:★★★★☆
因雞蛋中疑似含有殺蟲劑氟蟲腈,德國和荷蘭食品安全部門已經要求數百萬枚雞蛋下架。這起事件可能與荷蘭一家為農場提供殺蟲服務的專業公司有關。荷蘭食品與消費品安全管理局本月3日證實,180家疑似問題農場中,147家農場的雞蛋含有氟蟲腈成分。當局宣布,問題雞蛋將被全部召回,問題農場關停,直至衛生檢查達標。這家機構說,147家問題農場中,1家農場產的雞蛋“不宜食用”,58家農場產的雞蛋“兒童不宜食用”,其他農場產的雞蛋含有氟蟲腈,但含量較低,可酌情食用。
氟蟲腈可殺滅跳蚤、螨和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有中度毒性”的化學品。歐盟法律規定,氟蟲腈不得用于人類食品產業鏈中的畜禽。
繼歐洲“毒雞蛋”(受殺蟲劑氟蟲腈污染雞蛋)事件后,臺灣近日也發生氟蟲腈“毒雞蛋”事件,嘉義縣政府、臺灣“食藥署”等分別于28日、29日抽檢兩家雞場,結果均為超標,總計有6.5萬顆“毒雞蛋”不知所蹤。
毒雞蛋事件一出,有人認為毒雞蛋”或許是由于雞場的雞吃了被“氟蟲腈”處理過的非轉基因玉米所致——這實際上是由于歐盟限制抗蟲轉基因玉米做飼料而造成的惡果。
歐盟很多有機農業農場不用轉基因飼料,宣傳中強調雞肉、豬肉、牛肉、牛奶和雞蛋的禽畜是只吃非轉基因飼料。歐盟從巴西等國進口非轉基因玉米用于有機食品的飼料,巴西專門辟出一個地區只種植非轉基因玉米。但這個種植非轉基因玉米的地區為了防止玉米根蟲的危害,可以對種子包裹“氟蟲腈”或土壤施用“氟蟲腈”防止玉米根蟲(美國也允許土壤施用“氟蟲腈”);
“氟蟲腈”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達3-4個月, 也就是說在玉米生長的整個周期, 用“氟蟲腈”處理過的土壤始終都有“氟蟲腈”, 玉米植株通過根系吸收土壤的“氟蟲腈”。據用同位素標記后的“氟蟲腈”研究,土壤中的氟蟲腈有5% -10%可以被玉米根系吸收,通過維管系統輸送到玉米植株中,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土壤氟蟲腈被運轉到花序部分(即種子產生部分),很少流向玉米葉子。所以在用氟蟲腈處理過的土壤上栽種的非轉基因玉米種子中含有氟蟲腈。
2、中國放開美國牛肉進口
關注度:★★★★★
在時隔14年之后的2017年4月,中美雙方決定建立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等4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啟動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而作為“百日計劃”的早期成果之一,中國牛肉市場今年重新對美國牛肉開放。
美國的便宜牛肉進入中國后,顯然會對國產牛肉的價格產生沖擊,但目前國產牛肉的競爭力很弱,目前還不值得花費大代價進行保護。另外,中國的走私牛肉市場非常龐大,甚至超過了進口牛肉的總量。開放美國牛肉,受沖擊最大的是走私牛肉,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這都是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3、魚粉、維生素價格暴漲
關注度:★★★★★
2017年的魚粉價格先跌后漲,1月初由年度高點11800-12000元/噸開始下跌,10月初價格便跌至10200-10500元/噸,好在利好再度來襲,魚粉10月中旬呈現反彈之勢,截稿時魚粉價格漲至13500-14000元/噸。提振魚粉“絕地重生”因素為:秘魯中北部“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配額公布日期,終于在11月中下旬秘魯生產部正式公布的中北部捕魚配額為149萬噸的微配額之后,魚粉市場便揚起漲價風,至11月底,隨著秘魯中北部捕魚“出師未捷”,并在試捕后立刻宣布了為期10天的全面禁捕,我國秘魯超級蒸汽魚粉報價便繼續飆升之路。
2017年維生素漲勢兇猛瘋狂加倍,環保高壓令上游原料以及維生素產能受限,安全事故及高溫檢修令供應更為緊張,外來資本投機炒作推波助瀾,三季度中多種維生素頻刷新高,漲到懷疑人生。
回看上半年的維生素市場還是一片萎靡之象,國內需求疲軟,較多維生素品種價格走弱,但平靜下一股暗流涌動,這股暗流就是維生素D3,因D3價格長時間在低位徘徊,上半年廠家出貨量持續減少并且挺價意愿漸強,隨著養殖業的回暖,D3的瘋狂集聚于六月爆發,六月初市場價格還在65元/公斤,六月末市場價格則跳漲至400元/公斤,D3暴漲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集高溫檢修期、環保督查期于一身的三季度,提價信息像暴雨冰雹樣連續砸來,其中,VA、B族市場漲得太快就像龍卷風;膽堿市場飆升過萬化身小旋風;VC、K3、煙酰胺市場漲幅不多不少,風力三四級;VE受制于新產能釋放觸底后吹暖風。
價格與風險同在,四季度冬天到來,維生素熱度也有所下降,臨近年底經銷商出貨積極,高價之下添加量縮減市場心態謹慎,如膽堿可用蛋氨酸與甜菜堿替代,供應面變化隨時會觸動市場敏感的神經,如兄弟江西工廠泛酸鈣和煙酰胺產能投產,受其影響泛酸鈣及煙酰胺高位回調,其中泛酸鈣與高點落差較大。而VA、VE市場受BASF不可抗力聲明影響,依然穩中偏強運行,其余維生素高位窄幅整理。2017年美歐、東南亞地區飼料消費呈增長態勢,拉升全球維生素的需求,2017年維生素出口量繼續保持增長。
4、取消玉米托市收購政策
關注度:★★★★
取消玉米托市收購政策,北方大豆及玉米主產區實行價補分離政策。2017年5月中旬,黑龍江和遼寧先后公布了對于玉米和大豆的生產者補貼方案,兩省份的補貼方案都傾向于支持大豆的種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下:
第一,市場定價,價補分離。自2017年起將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調整為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實現玉米和大豆補貼機制相銜接,玉米和大豆價格由市場決定,政府對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給予一定補貼,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和大豆,形成購銷主體多元化和多渠道流通的市場格局。
第二,統籌資金安排。省政府統籌安排中央補貼資金,對玉米生產者和大豆生產者分別執行統一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充分發揮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機制對調整區域種植結構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品種之間差異化補貼。對玉米生產者和大豆生產者實行差異化補貼標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要適度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引導擴大大豆種植,促進種植結構優化調整,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四,對實際生產者進行補貼。本省行政區劃范圍內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的實際生產者(包括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企事業單位等)。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實際生產者。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土地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轉土地(包括鄉村機動地),且流轉合同明確約定補貼歸屬流出方的,由合同雙方按約定執行。
從不同點來說,主要是在補貼范圍上,黑龍江省對于全省玉米、大豆補貼執行統一補貼標準,并沒有區分優勢產區和非優勢產區,是否為鐮刀灣地區,而遼寧省鼓勵補貼資金向玉米、大豆的優勢產區傾斜,補貼額度和補貼標準的確定要有利于引導擴大大豆種植,在非優勢產區調減玉米種植。
5、DDGS進口量急劇下降
關注度:★★★★
2017年由于中國反傾銷調查影響,DDGS進口量由近些年進口量300萬噸急劇下降至30萬噸左右,豆粕填充了DDGS在飼料使用中的空白。而11月份,市場有部分人士預期,中國可能在此次美國總統訪華之際,對美國DDGS取消征收“雙反”稅率,但前期是需要美國釋放對華友好政策或善意予以配合。但如果取消雙反稅率,意味著美國DDGS又將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嚴重影響現有玉米國儲玉米庫存的消化,對豆粕市場來講也是不利的,預計中國對取消征收DDGS雙反稅率將十分謹慎。
6、南豬北養
關注度:★★★★☆
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區域。其中,重點發展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7省(區、市);潛力增長區為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云南、貴州;而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南方水網地區為約束發展區域。
今年5月9日農業部畜牧業司長馬有祥在關于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有關情況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來看生豬北上趨勢非常明顯,大量生豬養殖向東北以及內蒙四省區轉移,東北地區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是承接生豬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下一步,農業部將立足全國生豬布局調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全國豬肉產品重要供應基地,真正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
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示17年將繼續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
“南豬北養”不光是政策引導的大趨勢,也是在順應養殖資源需求、環境保護要求的必然選擇。東北地區地域遼闊,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環保壓力小,除遼寧以外,基本無禁養區,并且,政府對于區域內的豬場擴建以及補欄的限制較少;其次,東北地區大氣、水質等生態環境優良,氣候冷涼,和南方高溫高濕環境相比,動物疫病發生機率更低,藥物使用的總量會更少,藥物成本較低,更適合發展養殖業;同時,東北又是玉米的主要產區,糧食資源豐富,且在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各地區價差逐步趨于合理,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較低。
因此,大東北便成為了眾多養殖企業北上的首要選擇。事實上,眾多大型養殖企業早已展開向東北布局的腳步。
溫氏、大北農、牧原股份、雛鷹農牧、天邦股份、正邦集團、金新農等企業紛紛逐漸把建設重心由南向北轉移,動輒數百萬的生豬養殖項目紛紛落戶東北,據初步估算,至2025年,東三省僅這些上市集團的生豬出欄量就達3200萬頭,約占東三省年出欄量的50%。
但是,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凡事有利就有弊,南豬北養也面臨著諸多障礙,首先,東北地區氣候寒冷,豬舍的保溫防寒工作要比南方難度大的多;此外,還要考慮活豬的轉移運輸、畜禽糞污污染的處理等問題。
但總體來說,在東北地區發展生豬養殖,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眾多農牧大企向東北地區的進軍,不僅能彌補東北生豬養殖中養殖技術、防疫系統、養殖人才的缺乏,更能以其龐大的資源、資金去解決環保問題和延伸產業鏈,這對當地的產業結構轉型以及實現經濟創收都會帶來一定推動作用。
隨著近幾年來養殖行業大浪淘沙般的發展,農牧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慘烈,但有一條真理是:誰的集約化化、規模化程度越高,誰的飼養效率越高,誰無疑在市場中越有競爭力!
7、養殖業遭遇“環保風暴”
關注度:★★★★
17年環保壓力不減,各地環保拆遷工作持續。環保督查導致的禁養與限制養殖正在推動能繁母豬市場快速升級,僅上半年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已經關閉畜禽養殖場21.3萬個,涉及淘汰能繁母豬在200-300萬頭左右,下半年環保清拆工作仍在繼續,新建豬場的環保投入占總投資的比例在20-30%左右。在環保清拆工作進行中,部分地區出現“一刀切”的亂象,對此,農業部今年終于發聲,指出一關了之的過激現象不可取。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不該禁養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擴大禁養范圍;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說,“如果簡單的關停養殖場、禁養限養,它不是發展,那是不發展,盲目的“一刀切”導致生豬供應后續嚴重不足,后果就是沒有臭、沒有污染,但也沒有肉吃了?!眹鴦赵阂蚕掳l文件,指出避免只要環境不要生產的極端片面做法。6月27日,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會議在長沙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會議上說,“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要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
另外,財政部、環保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環境保護稅征管準備工作全面啟動,《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環保稅法規定,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物可以免稅,規?;B殖場除外。存欄規模達到或超過50頭牛、500 頭豬或者5 000 羽雞(鴨)等禽畜養殖場都需要繳納環保稅。草案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規定: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為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至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養豬場存欄500 頭及以上的養豬場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水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每頭豬至少應繳稅2.6元以上。
8、飼料企業養豬忙
關注度:★★★★
2016年12月份,“深圳市金新農飼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深圳市金新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中國12家以飼料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沒有一家再稱自己為“飼料公司”。金新農改名,事情雖小,但卻折射出了近期眾多飼料企業的轉型之路。
目前的飼料行業不斷整合,產量接近飽和,飼料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飼料巨頭們也不得不面臨著利益下降的窘境,唯有轉型才能突破這種尷尬的困局。在去年的“金豬年”里,養殖企業可謂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可謂是賺嗨了的節奏,特別是溫氏集團猛奪創業板市值和利潤第一把交椅,著實讓人眼熱心跳。經過這種刺激,眾飼企紛紛吹響向下游進軍的號角,確立了養豬轉型的方向。現在,好像不提出個幾百萬頭的養豬計劃,飼料巨頭們見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9、H7N9流感
關注度:★★★★★
繼2013年之后,因人感染H7N9病毒事件,2017年中國家禽養殖業再度遭受重創。根據一些民間調研機構的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因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爆發導致中國蛋禽及肉禽產品價格暴跌導致的蛋雞、肉雞及水禽行業的損失高達400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蛋雞養殖環節損失超187.5億元,肉雞養殖環節損失超126億元,肉雞苗環節損失超25億元,水禽產業損失超48億元。簡單計算,僅價格暴跌引發的蛋雞、肉雞及水禽行業的損失,就高達400億以上。到5月下旬,隨著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逐步明顯減少之后。中國家禽養殖業才在6月份開始逐步出現恢復跡象。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13日,中國內地已報告680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2017年之前,中國家禽養殖環節并未在家禽產品中檢測到H7N9吧病毒,而本年度出現的新情況在于家禽產品中開始陸續檢測到H7N9病毒的存在,這是導致今年中國家禽業遭受“野蠻沖擊”的最主要原因。
新的研究表明,高致病性H7N9病毒能通過呼吸飛沫在雪貂之間傳播,并引起致命感染。今冬明春人類防控H7N9的形勢或將更加嚴峻,家禽業需嚴陣以待,警惕新一輪“背鍋”造成的損失。
近日一個有中國研發團隊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在《細胞—宿主和微生物》期刊上發文稱,高致病性(HPAI)H7N9病毒在人類氣道細胞和動物模型的肺中能有效復制,并通過呼吸飛沫在雪貂之間傳播,而且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反應極低。
在這項研究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舒躍龍團隊及日本和美國合作者,研究了高致病性H7N9病毒在人體的復制能力、致病性和傳播能力,并與先前描述的低致病性H7N9病毒進行了比較,以評估其大流行潛力。研究結果顯示,高致病性H7N9病毒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和小鼠、雪貂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都能有效復制。與低致病性H7N9病毒相比,高致病性H7N9病毒在小鼠和雪貂中也更致病。而且,所研究的高致病性病毒在雪貂的大腦中表現出更強的復制力,并引起致命感染。此外,所有測試的病毒均能通過呼吸飛沫在雪貂之間傳播。
由于抗病毒藥物目前是治療和預防H7N9人類感染病例的唯一選擇,該團隊評估了抗流感藥物的效力,發現在動物模型中神經氨酸苷酶抑制劑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10、當然是我們上海成大飼料有限公司
關注度:★★★★★
上海成大飼料有限公司攜手上海天和飼料有限公司 成功搬遷落戶上海金山區楓涇鎮環東一路88號。
2017年12月30日 公司全新網站 m.paa0001.cn 全面上線。